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开学的脚步越来越近,暑假接近尾声,老师们在暑假读了些什么书呢?本期“老师荐书”,记者和四位老师聊了聊,来看看老师们的暑期书单,一同聆听他们对这些书籍的感悟。
成都市芭德美际学校语文老师 刘桥
阅读书籍:《做个闲人——苏东坡的治愈主义》
读后感:
今年暑假带孩子旅行时,在机场随手翻到这本书,题目很有趣——《做个闲人——苏东坡的治愈主义》,索性买一本作为旅途的一种调剂,事实证明,是一本值得闭眼入的书。
说到闲人,我们总会不自觉联想到陶渊明,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”可以不为生计烦恼的悠闲,何等令人羡慕!反观苏东坡,他曾说,君子之所以走仕途,是用他的才能换取天下对他的供养,简单来说,游离在官场是为了挣钱,不必奢谈什么情怀和梦想。不矫情自然也就洒脱几分,他的治愈主义对我们来说可能更有意义。
这本书以苏东坡的一生为时间轴,用一个个小故事牵出他所写的诗词,学者费勇并不费笔墨点评文章,而是让读者在苏轼的人生经历中感受他的刻在骨子里的乐观。
苏轼的治愈主义,不是消极出世,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,应对不可知的未来,时常好奇,时常喜悦。那首《定风波》惊艳和鼓舞了世人近千年,风雨来得猝不及防,那又如何,我依旧赶自己的路,意外发生了,“我”也依旧继续我的人生,因为晴朗也是生活,风雨也是生活,只不过是执念不同罢了。皇帝把“我”贬到岭南,那就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。人人都有跌入谷底、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,苏东坡从最开始的抗拒、低沉到接受、豁达再到热爱、超脱。他学会了与生活和解,与自己和解,他不再执着于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,而是随缘自适、随遇而安。所以,苏东坡的治愈走向,本质是一种豁达的心境。
不过治愈不能光靠心境,还得有个爱好来调剂,“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。”这三个具体的意象就构成了苏轼的“闲情逸致”,也正是这样看似无用的事物让他能够抵御现实的平庸和束缚,活出治愈的一生。
我想,阅读也算是个挺治愈的爱好吧,不得不说,假期疗养,读这本书倒是很应景的。
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语文教师 岳潇
阅读书籍:《解码青春期》
读后感:
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迷茫的时期,身体的不断成熟和心智的不完全成熟,使这个时候的孩子易怒,孤僻,敏感,不自信……
青春期让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。每天有无数家庭在上演着“亲子大战”,家长们身心俱疲,可孩子却依然没有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,学习、生活一团糟。
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,需要我们更懂他们,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理解和支持。
《解码青春期》不仅让我们更了解这个特殊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,也让我们有更多方法给到青春期孩子真正的支持和帮助。这不仅能避免一场又一场“亲子大战”,还能让孩子在迷茫中逐渐找到自信,走进更精彩的人生阶段。
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老师 邱李艳
阅读书籍:《诗的八堂课》
读后感:
浙大教授江弱水所著的《诗的八堂课》,以系列讲座的形式,对博弈、滋味、声文、肌理、玄思、情色、乡愁、死亡等话题展开了有意义的讨论。一个话题“一堂课”,前四堂课主要从写诗方法给读者以启发,后四堂课主要就诗作主题进行深入分析。江教授在本书中旁征博引,留给读者超凡的博古通今、学贯中西的学者气息,给读者带来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。本书既能用于学诗入门,也可作为诗学进阶。
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科学老师 胡奥林
阅读书籍:《长袜子皮皮》
读后感:
我终于去拜访了长袜子皮皮,这个迷人的女孩,她的全称是:皮皮露达·维多利亚·鲁尔加迪娅·克鲁斯蒙达·埃弗拉伊姆·长袜子。我忍不住想到了那首网络流行歌曲《达拉崩吧》,不过现在比起来,达拉崩吧的名字长度还是要差一点。皮皮满头红发、小辫子翘向两边、脸上布满雀斑、大嘴巴、牙齿整齐洁白。她脚上穿的长袜子,一只是棕色的,另一只是黑色的。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。
据说她的出现是有革命性的意义,因为她带来了儿童自由天性的解放以及童年关怀崭新教育的出现。
但我当我翻开这本书在看的时候,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违和感。
——在绝大多数的儿童文学里,主人公往往是儿童,这些儿童往往带着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:天真、善良、单纯、好奇心旺盛、充满活力、想象力丰富、充满正义感……
皮皮全部都具备,但,皮皮,不是一个孩子。
作者阿斯特丽德·林格伦坦言,《长袜子皮皮》故事本意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和她的朋友们快乐,她的本意写活了皮皮,皮皮就是重拾童心的林格伦,她带着故事里的两个邻居小孩踏上一次又一次不可思议的冒险,又一次次暗中保护他们免受伤害。
感谢瑞典的“童话外婆”阿斯特丽德·林格伦为世界孩子带来一位为他们童年保驾护航的神奇姑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