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明明是个盏,却写了个碗。”6月24日,甘肃网友张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,指出甘肃省博物馆把宋代建窑兔毫盏标识成了兔毫碗。张先生表示,自己对古玩、古董这方面有所研究,这件文物的器型首先就是盏,盏和碗的器型和用途是不一样的。
张先生透露,自己当场便和工作人员反映了这个问题,在他的视频发布后不久,甘肃省博物馆的官方账号也评论了该视频,博物馆方面向张先生的关注表示了感谢,并表示目前正在修改说明牌了。
(资料图片)
虽说甘肃省博物馆已经去修改标识牌了,但有网友们却持有不同意见,有的网友觉得这件文物叫碗也没毛病啊,看起来和我们如今用来吃饭的碗也大差不离的,也有的网友认为这件文物看着不小,“这么大个,看着也不像盏啊。”还有的网友觉得碗和盏差别也没有那么大,博主倒也不必如此较真。
不过也有相当数量的网友认为日用品叫碗叫盏都行,但放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还是必须要严谨一些,“出现在博物馆的历史文物当然要严谨命名,又不是摆在家里的瓶瓶罐罐。”
到底是碗还是盏?从博物馆的回应来看,这件宋代“兔毫黑瓷碗”确实应当是“兔毫黑瓷盏”,黑瓷兔毫盏不仅在甘肃省博物馆有,在其他博物馆里也有馆藏,比如贵州省博物馆内,也馆藏有一件建窑黒釉兔毫盏,山西博物院还馆藏有一件名为南宋酱釉金釦兔毫盏的文物。
宋建窑黑釉兔毫盏(福建博物院藏)
这些盏是宋代人的“斗茶”神器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代建盏。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、瓷塑艺术大师李甲栈告诉记者,建窑出来的茶器贴切的叫法就是建盏,“建”指的是窑口所在位置是福建南平市建阳区,“盏”指的就是该器皿的用途。建盏的一大特点是在烧制过程中,釉水在窑内经烈焰氧化还原,幻化出各种斑纹,大体上可以分为“兔毫”、“油滴”、“曜变”等品种,甘肃省博物馆所展出的这件宋代建盏斑纹为“兔毫”纹,因此被称作兔毫盏才是更为贴切的叫法。
建盏有四种经典器型,撇口、敛口、敞口和束口,不同器型各有特色,对应的是饮茶时不同的需求和情趣。从历史的发展来看,早年饮茶没那么精细,大多用普通的碗装着喝,但秦汉以后饮茶文化兴起,宋代更是文人斗茶风靡,茶器从日常生活饮食器具中分离出来。为了呈现最佳的斗茶效果,茶盏在宋代应运而生,黑色的建盏口大而浅,黑釉斑纹多姿,更加适合展示茶汤之美,因此成为宋代斗茶不可缺少的重要茶器。
仅但从器皿的形状来看,好像说盏是个小碗也没毛病。李甲栈表示,实际上碗和盏之间的区别不是那么的泾渭分明,但一般来说盏相对而言会更小,而且盏是喝茶用的,碗的尺寸就非常多了,有的碗尺寸是相当大的,这种就不合适叫做盏,“我们一个手就能拿起来,托在手心里的喝茶用的就可以叫茶盏。”
扬子晚报|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
校对 王菲
关键词: